沈阳门户网 发表于 2018-1-16 08:43:32

8件珍贵辽宁古生物化石从欧洲万里归乡

      8块极为珍贵的距今1.25亿年—1.6亿年的恐龙和鸟化石辗转自欧洲回到故乡辽宁,正式落户辽宁古生物博物馆。1月13日,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学界多位院士、专家和有关部门人员嘉宾共同为回归化石揭幕。  欧洲收藏家愿捐珍贵化石回辽  这8块化石的大小多在50厘米左右,只有一件小盗龙类的标本加上尾部的长度达到73厘米。它们姿态各异,骨骼、翅膀甚至羽毛的痕迹均清晰可见,保存十分完好。这8块化石包括7块带羽毛恐龙化石和一块原始鸟类化石,包括距今1.6亿年前的“赫氏近鸟龙”、“短羽始中国羽龙”、“徐氏曙光鸟”;距今1.25亿年前的“曲足热河鸟”;2017年公布的新属种“孙氏丝鸟龙”。  这些化石均产自辽西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后因种种原因流失海外。辽宁拥有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两个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对研究鸟类和被子植物起源以及恐龙和早期哺乳动物演化做出过重大贡献,轰动世界的“中华龙鸟”、“孔子鸟”以及“辽宁古果”等化石就产于此。  2017年1月,法国化石收藏家艾斯奎里先生委托比利时恐龙学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联系上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孙革教授,表示愿将他们在欧洲收集和研究的这8块化石标本无偿赠送给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8件珍贵化石去年年底运到沈阳  经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并报请国土资源部批准,同意接收这批珍贵的化石标本,并由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作为馆藏。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与沈阳师范大学共建,展品包括迄今世界最早的花“中华古果”、迄今最原始的具毛发似哺乳动物“巨齿兽”、全球中生代唯一发现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等珍品。  2017年10月30日,由辽宁省化石管理局局长郭杰、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孙革等组成的中方接收代表团,在我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协助下,与欧方赠送者在比利时皇家自然史研究所(布鲁塞尔)正式举行了“赠送中国化石返回中国——化石交接仪式”。  2017年11月中旬,这8件化石自比利时安全运回沈阳。在沈阳海关和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的大力协助下,12月下旬,全部化石已安全到达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返乡化石研究和观赏价值并重  据介绍,有关鸟类起源问题,国际学术界已争论了100多年,但以往这些争论都缺少化石证据。自1996年起,由于中国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尾羽龙”、“小盗龙”,特别是“赫氏近鸟龙”等化石的发现,终于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为解决鸟类起源问题做出了世界性贡献。  孙革说:“此次‘返乡’的8块化石属于对研究鸟类起源以及恐龙和鸟类之间进化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化石。”这8块化石中的“徐氏曙光鸟”、“短羽始中国羽龙”、“孙氏丝鸟龙”或原始鸟类“曲足热河鸟”等4块化石流失海外后成为模式标本,即古生物命名新属种时指定的典型、代表性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徐氏曙光鸟”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鸟,其年代比“始祖鸟”还早1000余万年。其模式标本曾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英国Nature发表,学术价值极高。“赫氏近鸟龙”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化石为沈阳师范大学课题组2009年在英国Nature发表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的重要补充。其余3件待研究标本(中国鸟龙未定种等)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自2010年颁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来,中国化石保护的法制化日益深入人心,并在海外产生了积极反响,本次赠送是海外收藏家和研究专家支持中国化石保护工作的具体体现。据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王丽霞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已有5000多块流失海外的重要古生物化石回归中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件珍贵辽宁古生物化石从欧洲万里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