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抢险英雄:生命之帆,朝着海风的方向
10时01分46秒:一排巨浪掀过来,长长的码头瞬间消失,镜头里一片茫茫水雾…… 10时37分01秒:镜头里出现12个身影,迎着暴风雨冲向码头。此时一个巨浪撞在码头上,数十米高的浪花冲天而起,大海咆哮的声音似乎隔着屏幕都能听到……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来自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袭击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作业码头时的监控视频录像。台风中,停泊在码头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在巨浪袭击下出现险情。危急时刻,副所长黄群等12名同志冲向码头抢险。狂风怒号,巨浪排空,先后有6名同志被卷入海中。副所长黄群、试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机电负责人姜开斌不幸罹难,壮烈捐躯。是什么让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冲向惊涛骇浪?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却是真正的勇士。他们生命的帆,早已朝着海风的方向。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a2c1f.jpg生命之帆,朝着海风的方向——追记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壮烈牺牲的三位勇士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解放军报记者 魏兵 陈国全 通讯员 王维伟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b16936.jpg狂风,暴雨,巨浪。10时01分46秒:一排巨浪掀过来,长长的码头瞬间消失,镜头里一片茫茫水雾……10时37分01秒:镜头里出现12个身影,迎着暴风雨冲向码头。此时一个巨浪撞在码头上,数十米高的浪花冲天而起,大海咆哮的声音似乎隔着屏幕都能听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来自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袭击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作业码头时的监控视频录像。台风中,停泊在码头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在巨浪袭击下出现险情。危急时刻,副所长黄群等12名同志冲向码头抢险。狂风怒号,巨浪排空,先后有6名同志被卷入海中。副所长黄群、试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机电负责人姜开斌不幸罹难,壮烈捐躯。是什么让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冲向惊涛骇浪?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却是真正的勇士。他们生命的帆,早已朝着海风的方向。头一个冲进狂风巨浪的黄群,其实连游泳都不会推开七六○研究所9号楼519室的房门,坐在黄群的办公桌前,就能看到试验码头。桌上的电脑键盘压着一张旧便签,上面写着两行隽秀小字:“天地生人,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海,就是黄群一生的事业。1989年,黄群毕业分配到位于家乡武汉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当时,黄群所在的科室,十几名设计人员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把图纸挂在墙上,趴在墙上修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当时大家就觉得这个小伙子,心里有片大海。”所里一位老专家感叹说。干军工,最怕的不是清苦,而是清闲。那些年,所里没有太多科研任务,船舶工程专业的很多学生出了国,或者离开了这个专业领域。和黄群一起分到这里的15名大学生,先后走了一大半。黄群留了下来,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坚守。遥望沧海的日子里,他伴着母亲、娶了妻子、有了孩子,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海智。2017年4月,黄群服从组织安排,告别母亲、妻儿和熟悉的工作环境,来到位于大连的七六○研究所工作。临行前,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想人生就是用不断的挑战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挑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船舶、干船舶,谁没有海洋强国梦?”他的校友、中船重工首席专家张锦岚动情地说。从长江之滨,到渤海之畔,黄群来到一抬头就能看到大海的地方。在这间办公室的480多天,黄群用掉了5个笔记本。七六○研究所工作人员关浩然回忆说,黄副所长加班是常态,晚上经常能看到他的办公室亮着灯。全所列出的任务清单,黄群负责的就有300多项,“开会向他汇报进度,哪怕只有一点没说清,他都能马上纠正,这些任务项目都在他脑子里”。在这间办公室的最后一天,黄群一宿没合眼。台风“温比亚”来袭,气象台发布了橙色预警。“从19日晚上开始,他要求保障人员每半小时汇报一次情况,自己还定时登上码头检查。”工作人员曲玲回忆说,到了20日早晨,黄群差不多每隔几分钟就询问一次。黄群心里比谁都清楚,试验码头上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是用于科研试验的专用海上试验装备,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8月20日,就是在这里,他看到了高高的涌浪拍打着码头。也是在这里,连游泳都不会的他带领11名战友,毫不犹豫地冲向风暴的中心,但再也没有回来。宋月才微信名叫“老船长”,他的心连着海,直到献出生命宋月才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的微信名叫“老船长”。大伙儿从没觉得这是个昵称,他们说:这就是老宋,他的心连着海。在海军部队工作26年,宋月才退休回家。他的家就在大连,离海也不远。然而,告别“军港之夜”,不再“头枕着波涛”,宋月才咋睡都不踏实。2011年11月,接到来自七六○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的召唤,宋月才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担任试验平台负责人。平台工作队伍中的20多个人,几乎都是这些年他亲自招进来的。本已离开军港,谁知又回码头。同事们回忆,这些年,宋月才除了在平台上工作就是在电脑前敲键盘。试验平台工作人员宋健说:“老宋有一个巴掌大的小电饭锅,为了节省时间,老宋经常用它煮粥、下方便面,就点咸菜简单对付。有一次我问他,不用那么艰苦吧。他却笑着说,就爱这一口。”在一起时间久了,大伙儿发现宋月才桌上的资料堆得越来越高。老宋日日夜夜敲键盘,竟然敲出来几十万字的材料,编写出7本试验平台培训教材。2018年7月,平台试验进入关键阶段,要在大海上航行36个小时,每个时间段都需要有人值班。宋月才说,人老了觉少,睡不着,他把两个通宵夜班都抢了过去。夜晚的大海漆黑一片,他睁大双眼,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终于,我们坚持到了天亮,老宋跟我一起对着海面日出的方向唱起了歌。”宋健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经过6年多的努力,试验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计划,试验项目在不久后就可以完成,老船长也可以“下船”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8月20日,台风袭来,宋月才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码头,直到献出生命。海浪像小山一样,一个接一个扑来。和风浪抗衡近3个小时后,同事建议撤离寻求救援。可是,宋月才迟迟不肯离开,不幸被风浪吞噬。姜开斌跨越千里回到他眷恋一生的大海边,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给了国家姜开斌这辈子,围着大海画了一个大大的圆。1989年,他从海军某部机电长的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湖南省常德市物价局工作,直到2016年12月退休。“当时女儿体弱多病,他是为了家庭,不舍地离开了海军。”妻子吴春英了解自己的爱人:他心里有海,风一吹就会朝着大海走。转业回家30年,姜开斌一直把两身洁白的海军服珍藏在箱子里,每年拿出来晒一晒。他曾说,穿军装是他最帅的时候。女儿姜薇回忆说:“我爸说如果不是我的身体不好,他希望我也能够当兵,穿上海军服。”后来外孙出生了,姜开斌给宝宝买的第一身衣服就是一件小小的海魂衫……他从未忘记大海——姜开斌把自家的阳台改造成了一间书房,书架上最多的,还是海军机电装备技术书籍和资料。他不仅留着自己上军校时的教材,还购买了新版的课本。女儿姜薇当时就心里嘀咕:“都转业这么多年了,他一个公务员,买海军机电专业的课本干啥呀?”熟悉姜开斌的战友都知道,他在部队时练就了一身绝活,机电系统出现问题,光靠一双耳朵,就可以听出故障所在。而让常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钟志宏吃惊的是,他和姜开斌到一家水电站调查上网电价,发电机组的装机数据不准确,姜开斌竟然现场就测算出了装机容量。站在湖湘,眺望大海,山重重、水迢迢。姜开斌没有想到,有一天大海会再次向他发出召唤——2017年年底,七六○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消息传来,姜开斌开心极了。年已花甲的他,告别家人,跨越千里,来到他眷恋一辈子的大海边,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给了国家。半年来,浪花上打滚,姜开斌似乎忘了自己的年龄,恨不得吃住都在平台上。他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队伍,漂亮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任务。8月20日,当台风袭击他工作的码头,当巨浪拍打着他倾注心血的试验平台的时候,姜开斌冲了上去。风停了,浪静了。七六○研究所院区像经历了一场浩劫,20米高的大树被连根拔起、6平方米的水泥板被掀飞到10多米外,地上的金属架被拧成“S”形……记者来到3位英雄献身的地方,眺望波光粼粼的大海,一首莱蒙托夫的诗涌上心头:“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苍天无言,大海无语。数叶白帆,向着海风吹来的方向……狂风巨浪下的生命壮歌——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掠影■解放军报记者 张雷 陈国全 通讯员 张天奇 常彭辉摄影报道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e7429.jpg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袭来时,狂风巨浪拍打着大连某码头。一场保护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的抗灾抢险战斗,在这里激烈打响。8月20日,台风“温比亚”突袭大连,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加固作业过程中,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黄群、平台负责人宋月才和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英勇牺牲。9月14日,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很多人不禁会问,面对台风掀起的30多米高的巨浪,他们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一次次冲向码头?危急关头,英雄壮举不是偶然的。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源自他们身体里流淌的血脉传承。牺牲的3位英雄中,已过花甲之年的宋月才和姜开斌都是退役军人。而在17名抢险勇士中,有8人曾经在海军部队服役。1985年,黄群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就读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从事船舶研究工作,从此与海军、与舰船结下了不解之缘。61岁的宋月才和62岁的姜开斌,同年入伍,在同一支海军部队服役;军校毕业后,又分配到同一支部队。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守护祖国海疆一线。在宋月才留下的影像资料中,很多场合都能看到他身穿海魂衫的身影。姜开斌转业地方工作近30年,家里仍然珍藏着雪白的海军军装。花甲,不是界限;忠诚,永不“退伍”。正是这样一段段割舍不下的军旅情,让宋月才和姜开斌在试验一线、在重点试验平台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对危险,他们心系试验平台安危,一心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在与狂风巨浪的搏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试验平台保住了,英雄一去不复回。他们用报国牺牲的壮举,充分展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2f2c.jpg黄群同志肖像。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5a2d.jpg宋月才同志从军时的戎装照片。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802e.jpg姜开斌同志也曾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海军战士。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a62f.jpg抗灾抢险现场狂风肆虐、巨浪滔天。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c930.jpg黄群同志(左一)生前检查研究所科研生产部车间。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fef31.jpg宋月才同志生前向试验人员讲解安全操作规程。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b01c32.jpg姜开斌同志(左二)生前到企业参加调研。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ea62a.jpg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参加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时代楷模”发布仪式。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25/309c236f8c3b1d13aed52b.jpg参加抗灾抢险的研究所工作人员蔡国安向记者介绍说:“巨浪打来时,连水泥地面都被砸烂了!”
页:
[1]